。
林墨、苏轼、平阳昭公主和玄奘一行人来到这里,希望能找到关于圣杯的更多线索。
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”
苏轼站在曲水之畔,轻声吟诵着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,“当年王羲之与群贤在此雅集,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。
没想到千年之后,我们也在此相聚。”
林墨手中的青铜灯台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沉静,饕餮纹的光芒柔和了许多,仿佛也在享受这片刻的安宁。
他环顾四周,看到许多文人雅士打扮的身影在竹林间穿梭,不禁感叹道:“这里的气息与长安截然不同,少了几分金戈铁马,多了几分诗情画意。”
平阳昭公主微微一笑:“是啊,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历史韵味。
长安是帝王之都,充满了霸气;而这里则是文人荟萃之地,洋溢着书卷气。”
就在这时,一阵悠扬的琴声从竹林深处传来。
那琴声清越婉转,如行云流水,让人听了心旷神怡。
众人循着琴声走去,只见一位身着晋朝服饰的男子坐在一块巨石上,正在抚琴。
他面容俊朗,气质飘逸,正是 “书圣” 王羲之。
王羲之看到众人,停下了手中的琴弦,微微一笑:“各位施主,不知前来兰亭有何贵干?”
苏轼上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晚辈苏轼,久仰先生大名。
我等前来,是为了探寻圣杯的奥秘。
听闻先生曾在此留下墨宝,不知是否与圣杯有关?”
王羲之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。
“圣杯之事,我略有耳闻。”
他说道,“当年我在此书写《兰亭集序》时,曾感觉到一股神秘的力量融入笔墨之中。
或许,那就是圣杯的力量吧。”
林墨好奇地问道:“那股力量究竟是什么样的?”
王羲之举笔蘸了蘸身旁的墨池,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 “永和九年” 四个大字。
刹那间,纸上的字迹竟然活了过来,化作一群飞鸟,在竹林间盘旋鸣叫。
“就是这样一种力量,它能将文字赋予生命,让思想跨越时空。”
他解释道。
玄奘双手合十:“阿弥陀佛。
文字是传承思想的载体,历史是由无数文字记录而成。
看来,圣杯的力量与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”
就在这时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
小说《华夏圣杯战纪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